充分释放食品产业的消费“主引擎”作用
充分释放食品产业的消费“主引擎”作用
中国食品报
本报评论员 刘 彤
今年是实现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,中国经济实现“开门红”。近期,国内市场预期持续改善,消费市场春潮涌动,经济回升向好态势鲜明;多家外媒也发布报道,看好中国发展潜力。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报道称,“最新PMI数据重返荣枯线之上,表明中国经济已找到新的增长引擎。”
食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,一直以来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。当前,我国食品产业发展迅速,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食品生产国和消费国。在食品产业中,农产品加工业、餐饮业、食品制造业等行业的发展尤为突出。同时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,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、高品质化的趋势,为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。特别是在当前消费驱动的经济模式下,食品产业更是扮演着消费“主引擎”的关键角色。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,一季度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327亿元,同比增长4.7%。其中,粮油食品类、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9.6%、6.5%,增速均超平均值。然而,如何充分释放这一能量,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,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。
首先,我们需要认识到食品产业在消费中的核心地位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已经从单纯的温饱转变为对品质、营养、健康、文化等多方面的追求。通过对超3亿天猫超市用户的分析,我国消费者的确呈现跟以往不一样的特征,更加追求健康,看重食品的营养和功能,偏爱前沿技术带来的变化,欣赏原汁原味的食品,同时更具环保理念。这种消费升级的趋势为食品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。同时,食品产业也通过不断创新,推动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和个性化,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潜力。
然而,要充分释放食品产业在消费“主引擎”作用的能量,我们还需要解决一些关键问题。其中,食品安全问题是最为突出的。近年来,食品安全事件频发,给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,也严重损害了食品产业的形象和信誉。今年央视3·15晚会曝光槽头肉梅菜扣肉,让预制菜的潜在问题浮出水面,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于当前市场预制菜产品的消费信心,产生严重的食品安全担忧。预制菜一头连着种植业、养殖业,另一头连着餐饮业和居民消费,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典型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。因此,加强食品安全监管,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,是提升消费者信心、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。
其次,我们还需要培育食品产业的新质生产力,推动食品产业的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,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设备不断涌现,为食品产业提供了无限可能。通过加强科技创新,提高食品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,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,还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此外,我们还应关注食品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,积极培育大食品消费市场。食品产业可以与文化旅游、商务会展等产业相结合,通过打造特色食品展、举办美食节等活动,培育消费市场,引导消费者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,吸引更多消费者,推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。这种跨界融合不仅可以拓展食品产业的市场空间,还可以提升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社会影响力。
当然,政府在这一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。政府应加大对食品产业的支持力度,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,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。同时,政府还应加强市场监管,规范市场秩序,打击不正当竞争和违法行为,为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。
与此同时,我们要积极扩大国际合作,推动头部食饮品牌出海。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食品进口国。随着来源和品类不断丰富,进口食品已成为中国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补充。而这背后,不仅仅是体量的增长,更有品质的升级、趋势的带动。通过加强国际合作,引进国外先进的食品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,提高我国食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。同时,还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,推动我国食品走向世界。全球消费都在呈现健康化、多元化的趋势,与国内消费趋势一致,这也给中国食饮品牌新的出海扩张带来机遇。近年来,中国头部食饮品牌正在加快出海扩张的进程,并开始在东南亚、欧美的主流渠道站稳脚跟。蒙牛乳业、伊利股份等中国乳企也通过自建或并购等方式,完成了在东南亚市场的初步布局。
展望未来,随着消费者对健康、品质生活的追求不断提升,食品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在各方共同努力下,食品产业将能够充分释放其在消费“主引擎”中的巨大能量,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《中国食品报》(2024年05月06日01版)